人民日報:制度不能包治百病 還得看人的作用
2013-11-27 20:27:53 來源:
  少數(shù)人做得好靠自覺,多數(shù)人做得好靠制度,好風氣離不開好制度的護佑。諸如“認認真真走過場,實實在在說空話,鋪張浪費搞接待”之類的作風怪相,僅靠開幾次會、搞幾回活動肯定無法徹底解決,關(guān)鍵是要建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權(quán)、管錢,這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識、一個共識。

  談到制度,許多人會津津樂道“他山之石”。在瑞士,對“三公消費”有明令約束,向公務員提供旅游、就業(yè)機會、演出門票等都被視為賄賂。在新加坡,對公務員收受好處、接受宴請或者參加別人付費的娛樂活動都有詳細規(guī)定。反之,少了好制度的庇護,即使有清正廉潔的人,往往也會因“劣幣驅(qū)逐良幣”而被逆向淘汰。制度不給力,好人就會吃虧,甚至還可能變壞。

  制度的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制度被“萬能化”。有人因此說,在中國,制度很忙。不僅學者教授以研究制度為能事,許多領導干部也話不離制度、事不離制度。在許多人眼里,不僅作風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突發(fā)事故之類的問題,也一律歸因制度弊端,解決措施也全寄望于制度。在某種程度上,關(guān)注制度已經(jīng)成了一種思維定勢。

  人們期待制度“包治百病”,但現(xiàn)實情況往往并不如愿。制度規(guī)章一籮筐,卻并不見完全奏效?!皫装賯€文件管不住一張嘴”,“下文件,一層一層往下念。念完文件進飯店,政策就是不兌現(xiàn)”。一旦出了事故,制度又被當作反思對象。于是,新一輪的“制度制造”又開始了。國學大師錢穆談到歷代政治得失時說,中國政治制度演繹的傳統(tǒng)是,一個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個制度來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往往造成前后矛盾。在這個意義上,制度容易成為陷阱。在公共治理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制度建設,更應避開“制度陷阱”。

  制度能否發(fā)揮功效,還得看人的作用。制度由人設計,但制度設計的目的不會自動實現(xiàn),必須通過人的行為實踐。偏廢了制度執(zhí)行,制度難免遭遇“稻草人”的尷尬。如果人人為制度鼓與呼,執(zhí)行時卻?;?,“不把制度當依據(jù),只把制度當工具”,“制度歸制度,工作歸工作”,那么制度的生命力在設計完成時就耗竭了。因此,要使制度起到實效,就需全力推動制度不走樣不打折地執(zhí)行。這種制度執(zhí)行力,從深層次上說,就是培育一種認同制度、敬畏制度的文化,讓制度和人形成良性互動。文化構(gòu)成了制度運行的基礎,沒有文化內(nèi)核,空有制度一堆,到頭來制度也只是在文件中落實、在實際中落空。

  用制度療治作風痼疾,更需要人與制度的良性互動。自成立至今,我們黨從來都十分重視理想信念、精神鈣質(zhì)等精神文化的塑造,為良好作風的形成和維續(xù)提供了強大內(nèi)驅(qū)力。如今清除坐大成勢的“四風”之弊,同樣離不開精神文化的改進和重塑。其中不可或缺的,還是制度文化的培育。當人人把制度從手頭嘴邊銘刻到心中腦中,當好作風從案頭文件落實為行為習慣,制度的優(yōu)勢才能被發(fā)揮出來,而制度的弱項也會因精神力量得到補強。

  “制度讓想犯錯的人犯不了錯,文化讓有機會犯錯的人不愿意犯錯?!敝贫炔皇侨f能藥,也不是獨行俠。協(xié)同好制度與人的互動關(guān)系,作風建設才不會因為落入“制度陷阱”而做無用功。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