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期開學后,很多學生都會買一些學習資料或者新添一些文具等東西,這些東西中,有的是學生自愿買的,有的卻不是。
昨天,和公司同事吃飯,在一起,和幾個同事聊到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孩子買資料的問題。三個同事,小孩并不在同一個學校,一個在盤龍城,一個在后湖,一個在塔子湖。
A同事說,他和他家小孩去買資料,說是老師指要買的,買的時候找半天沒找到地方,最后發(fā)現,這個賣資料的沒有正規(guī)的店面,只是一個面包車停在路邊,聽說生意還不錯,賣的學生還不少。真不知道是什么寶書,還指定要在這個地方買。
B同事說,她家小孩是買文具,老師告訴他們去那個店里買,在什么地方,什么牌子的,還挺具體的。
C同事的小孩也是買學習資料,老師也會指定在什么地方買,買什么樣的。
為了配合自己的學習,買一些學習資料輔助一下很正常,而且記得自己以前讀書的時候也買過,但和現在不同的是沒有指定計劃,千篇一律的買一樣的。我不知道這中間是為什么,會不會有點什么?
記得以前在青山某小學旁聽一位文具店的老板透露的,他們有些東西是和一些老師商量好的,老師介紹學生去他店里買,包括一些班上的獎品都會去他那里拿貨,當然這中間肯定不會是白拿的。
想到這里,我不知道這兩種情況的性質是不是一樣的,因為這只是我聽到的。一個班上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都不是一樣的,所以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如果學生沒有這種自主選擇的能力,作為老師應該幫助、引導學生,而不是代替學生執(zhí)行。老師這個職業(yè)是崇高的,受人尊敬的,振興中華,教育為本。在這個極具利益誘惑的社會環(huán)境里,老師的工作應該像他們這個職業(yè)一樣,為人師表,受人敬仰,更應該沉下心思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