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前三集聚焦“美食周邊” 揚州廚刀富春包子寶應藕亮相
2018-02-23 15:28:00 來源: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春節(jié)期間連播三集,與前兩季不同的是,第三季不再聚焦食材本身,而是著眼于“美食周邊”,前三集的主題分別是器、香、宴,其中,第一集和第三集均有不少揚州元素。
  翠珠魚花展示精妙刀工

  射陽湖鎮(zhèn)村民踩藕入鏡
  刀在淮揚,“舌尖3”第一集介紹,“歷史上淮揚菜注重菜品形態(tài),運用花刀鏤刻而成的瓜雕被稱為揚州一絕,而淮揚廚師靠著一把菜刀,就能做到前劈、中切、后斬,最見功力的就是淮揚菜翠珠魚花中的十字花刀,每刀間距五毫米,剞(jī)刀穿過魚肉,至皮不破,整個制作只用一把刀就完成了剁切片剞等多種刀法,酸甜的醬汁沿著花刀形成的溝壑,如水行深谷,浸透魚身,烹制后,魚肉外脆內(nèi)嫩,甜酸適口。”
  揚州名廚薛泉生在“器”這一集亮相,通過制作他的獲獎名菜翠珠魚花展示了揚州廚刀的精妙之處。除了揚州廚刀,器這一集中,講述蒸籠這一器具時,揚州富春包子悄然亮相,那只湯包就來自富春。
  在第三集中,寶應射陽湖鎮(zhèn)的村民展示踩藕,全藕宴成為這一集介紹的第一種宴席,“宴席的起源,是人們賦予它象征和意義,而這一切從食材開始。清晨五點,江蘇寶應射陽湖鎮(zhèn)的村民們開始了采藕,采藕不是用手,是用腳踩,陳年草根和泥沙交織在一起的沼澤淤泥中,采藕人從水面上的荷梗確定藕的位置和走向,用腳蹬開藕周圍的泥,踩斷相連的藕鞭,這才彎腰用手將藕從淤泥中拔出。十萬畝藕田,這是他們延續(xù)千年的勞作方式,脫離泥中的母體,荷藕有了美麗的名字,叫玉玲瓏。”
  解讀“器”的重要意義

  專家把握飲食歷史淵源
  “舌尖3”的總顧問之一是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教授邱龐同。央視網(wǎng)不久前刊發(fā)了邱龐同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器》觀后《利器·絕技·佳肴》,解讀了“器”在中國烹飪中的重要意義,“在5000年以上的歷史長河中,選取了極具代表性的七八件炊餐具,從其制作到使用,細微而生動地展示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創(chuàng)造偉力、工匠精神,從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美的享受和文化滋養(yǎng)。”此外,“舌尖3”通過專家把握飲食的歷史淵源,比如中國在青石器時代就有石烹,800年前蘇轍就有詩詞描述江蘇的采藕,因此“十萬畝藕田,這是他們延續(xù)千年的勞作方式”中千年的說法是準確的。
  揚州青、紅樓宴等

  將陸續(xù)亮相“舌尖3”
  據(jù)了解,“舌尖3”共8集,其他5集的主題分別為:食養(yǎng)、點心、廚人、節(jié)氣、融合。“原本我們以為只有在第4集和第8集中有揚州元素,現(xiàn)在看來揚州青菜‘揚州青’還沒有播出,預計接下來還會有更深層次的解讀。”市烹飪協(xié)會秘書長邱楊毅介紹,從此次舌尖3的顧問班底來看,從專家學者到中國烹飪協(xié)會、世界廚師聯(lián)合會及烹飪大師一應俱全,攝制團隊從去年5月起兩三次來揚州取材,并且再三確認,從最早了解的紅樓宴、高郵全魚宴、寶應全藕宴、汪曾祺家宴當中精挑細選,“僅對于揚州人日常吃到的揚州青菜就有深層次的挖掘。” 記者 屠明娟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