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30年共守引丹渠第一閘
2024-08-12 17:14:00 來源:荊楚網(wǎng)

翟志獻和楊偉平巡護引丹渠的堤壩護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吳宇睿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吳宇睿 通訊員 劉斌 張子緯 郭哲達

一夜的雨,一夜無眠。

7月31日5時30分,翟志獻和妻子楊偉平從床上爬起,直奔引丹渠第一閘——清泉溝隧洞進水閘?!八?62.98米,流量51.2立方米/秒,正常范圍偏高?!狈蚱薅朔畔滦膩怼?/p>

這是翟志獻守閘的第30個年頭,每天的工作是巡護進水閘和大約10公里渠道。

30年,他穿壞了60多雙鞋,跑壞了11條摩托車輪胎。

30年,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調(diào)離,附近的村落一個個遷空,只有翟志獻夫妻在堅守,只因為——“這是我們的閘,我們的家。”

30年走了10余萬公里

從老河口市區(qū)一路向北,入河南省鄧州市,再轉(zhuǎn)向淅川縣,一路顛簸著上山下山,就到了目的地。

由于是渠首第一閘,從引丹渠通水開始,這里就要有人24小時值守。

1994年,19歲的翟志獻來到這里——煙波浩渺的丹江口庫區(qū)一角,一座進水閘塔樓突兀聳立,下面是一排青石老屋。“解放前,襄北大旱,咱老家全村人外逃要飯,這道閘是老百姓的命根子?!甭犕旮赣H的叮囑,他應下這份責任。

彼時,這里三面環(huán)山,猶如一座孤島,進出僅有一條碎石路,遇到雨雪天氣,生活物資運不進來,還會斷糧。“最怕冬天,北風呼嘯,水浪拍窗,四周一片漆黑?!钡灾精I說,那種無助感、孤獨感吞噬著內(nèi)心。

1997年,楊偉平來此工作,兩顆年輕、孤獨的心很快走在一起。從此,“夫妻檔”共守“第一閘”。

工作簡單而枯燥,一是巡,杜絕山體雜物涌入隧洞,二是治,對險工險段進行除險加固。干起來卻不容易,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磕磕碰碰是常事,還會遇到毒蛇、野狗、狐貍。

30年間,他每天都要圍著進水閘和渠道轉(zhuǎn)一圈,一次10余公里,一年4000公里。30年,他相當于沿著赤道走了3圈。

推動鄂豫兩省攜手供電

草草扒拉幾口飯,翟志獻走出家門,攀緣上山。

最掛念的是供電線路,飛鳥棲息,蛇鼠啃噬,易造成斷電或山火。翟志獻抓一把蛇藥,沿著線桿撒上一圈,接著拿起鐮刀割去周圍雜草。下一站是一號井,他發(fā)現(xiàn)井口處有牛蹄印,趕緊下到井底查看。接下來是渣石場、三號井……

“渠首安全供水很關(guān)鍵,出了問題,灌區(qū)210萬畝耕地就要遭殃?!彼f。

1998年,進水閘止水閥破損,眼看閘內(nèi)水位就要漫過積水井。翟志獻“撲通”一聲跳進井中,用力推動排水啟動柜。水位穩(wěn)住了,他才發(fā)現(xiàn)只差幾厘米就淹到電機,要是淹了電機,命就沒了。

2011年,襄陽市年降水量只有786毫米,而蒸發(fā)量卻高達1247毫米,黃土滾燙,耕地喊渴,可唯一的供電線路老化嚴重,負荷有限。

翟志獻決定,從最近的河南省淅川縣香花鎮(zhèn)南王營村接電,但彼時跨省供電存在著各級協(xié)調(diào)、審批等問題。翟志獻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跑,追著相關(guān)負責人軟磨硬泡,最終推動鄂豫兩省攜手供電,灌區(qū)用水得到緩解。

30年巡護維保,翟志獻練就了“眼看、耳聽、手摸”六字絕技,憑著設(shè)備運行時聲音大小、震動強度、溫度高低……就能迅速地找到問題的根源。

為犧牲的79名同志守好家

聊工作,翟志獻滔滔不絕,但談及家人,他沉默不語。

2002年6月一個深夜,兩歲的兒子高燒。去淅川86公里,太遠;去丹江口26公里,沒船;去老河口30公里,翻山,卻是唯一選擇。

山路坎坷,楊偉平用衣服裹著兒子,翟志獻推著自行車跑。折騰3個小時才到達老河口醫(yī)院,醫(yī)生診斷為急性腸胃炎。當給孩子掛上吊瓶時,妻子癱坐在地,而他悄悄返回崗位。

那些年,兒子長期在老人身邊生活?!拔矣邪职謰寢?,卻過得像孤兒一樣。”10多歲時,兒子一句話,夫妻難受好幾天。再后來,兒子沒考上大學,在外地打零工,翟志獻內(nèi)疚不已。

讓他內(nèi)疚的,還有老人。母親癱瘓在床、岳父老年癡呆,翟志獻和楊偉平基本上無暇盡孝,反倒是老人時常來看他們:“修這大渠呀,犧牲了79名同志。你們一定要守護好?!?/p>

30年間,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調(diào)離,周邊的村落一個個遷空,空曠的大山安靜得讓人心慌?!皩嵲诒锊蛔×耍蜎_著大山吼幾嗓子。”楊偉平說。

站在山梁上,看著引丹渠像一條長龍游走在鄂北大地,果樹上了山,水田上了崗,土地有了生氣。每想到這,翟志獻都覺得,我們的閘,我們的家,挺美的;所有的艱辛付出,都值得!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