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wèi)性駕駛就是以寬容和謹慎的態(tài)度,配合熟練的駕駛技術,在駕駛過程中控制自身的情緒和車輛,確保自己和他人的行車安全。
下面是5條重要的防御性駕駛技巧。
一、視線要放在遠處
我們駕車時,通常都會很注意眼前的路況,尤其是在市區(qū)駕駛;所以我們的開車習慣,通常都是集中在車頭前方 3~5 個車身的距離而已。
我們常常等到車子已經(jīng)快到進入轉彎點、變換車道位置時,才開始去轉我們的方向盤,這樣很可能來不及,會讓后方車輛感到措手不及。
如果時速很慢的市區(qū)行駛,這樣的動作還算合理,但在高速路段,在路況允許的情況下,將視線放遠至 0.8 -1.6 公里,雖然我們無法辨識詳細路況,但可以提早知道大概路況如何。例如有沒有塞車、車禍,或是是否要變換車道之類的。
提前看到路況,就能提前規(guī)劃駕駛方向,所以除了能盡早避開一些障礙之外,也會讓麻煩事提前得以解決。
二、視野要放寬一點
我們很多時候聽到的安全駕駛技巧,其實都是老生常談。
例如,開車前要調(diào)整座椅和后視鏡、要系好安全帶、要保持安全距離、要開慢一點 ......
但是開車上路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事情,除了你開的車子外,周遭還有很多車輛是你必須注意的。
開車時,視線除了要盡量看遠一點,還需要將視野放寬一些。唯有將視野放寬一些,你才會發(fā)現(xiàn)到周遭車輛的動態(tài)。
人類兩眼的視野角度在靜止直視前方時,大約有180 度 ( 移動眼球時可達 210 度 )的廣角,到了時速 60 公里時,我們的視野角度只有 70 度左右,時速 100 公里時,只剩下 40 度的視野角度。
要獲得較寬的視野,就要調(diào)整好“左右后視鏡、以及中央后視鏡”的角度,輔助我們接收左右后方來車的訊息。
三、要有逃生 ( 脫 ) 計劃
我們開車必須有一個最壞的打算,萬一有個突發(fā)狀況出現(xiàn),我們該如何應對。
開車時必須知道“哪一條有可能是生路”!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把路況作一些假想,例如當自己跟在一輛大型砂石車后方時,就該保持一些懷疑的假設態(tài)度,例如:
如果砂石車爆胎了、如果砂石車緊急剎車、如果有一部車竄到我跟砂石車的中間。
這些事情在沒發(fā)生時,看似有些杞人憂天;但一旦發(fā)生了,我們總得知道如何操作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避免它車危害到自己的最佳方式,當然就是保持一些距離,替自己留一些緩沖空間;而當這些空間不夠的時候,你也該隨機應變,到底現(xiàn)在該放慢一些速度、來增加自己應變緊急狀況的時間,還是干脆加速脫離危險。
如果從來都不曾大腳剎車、將剎車踏板踩死過的駕駛朋友們,建議也該找個地方練習一下,以免真的需要全力剎車時,反而自己不敢完全踩下去,而造成制動力無法有效發(fā)揮的窘境。
四、保持適當跟車距離
保持跟前車的適當距離,看似最簡單的項目,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即使你做到了其它四項的防御駕駛要領,但這項工作沒有做好,也有可能發(fā)生意外。
跟車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就算你保持了距離,但旁邊有車突然插進來。
我們一直以來被教育的量化概念就是:時速“幾”十公里時就要保持“幾”個車身的距離例如:時速60公里時,就要保持六個車身的距離,以此類推。
還有另一種保持距離方法,就是“跟前車維持3秒以上的距離”。
以秒數(shù)來說明跟前車的距離,其實就是指要保持跟前車發(fā)生問題時的“反應時間”;如果跟前車有維持足夠的反應距離,就能在前方發(fā)生狀況時,有效降低追尾的可能性
雨天時,要維持4秒以上的反應距離,如果是雪地、則要延長至10秒以上。
另外,如果保持的車距又被別的車子插隊怎么辦?
那就再慢點,重新跟它保持一段距離。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不就越開越慢、幾時才能到目的地?
事實上,如果一部車插隊進來,會讓你浪費5秒鐘去重新維持車距,50部車就是250秒、也就是4分鐘又10秒。
一段路程下來,被50部車插隊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所以算起來慢了 4 分多鐘,卻能減少事故發(fā)生的機率,這還是相當值得的。
五、減少分心駕駛機會
分心駕駛有時是因為疲勞而恍神,有時是因為注意其它事務而分心,總之,就是造成注意力沒有放在“駕車”這件事情上面。
根據(jù)調(diào)查,超過的 70% 受訪者在駕駛時使用手機接聽電話,開車不留神是交通意外的主要因素。
意外永遠無法預料,駕駛者應時刻警覺,任何時候都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要低估任何危險駕駛行為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
上面這五招“防御性駕駛”的要領,如果大家都能熟能生巧、把它變成自己開車時的一個潛意識動作,相信大家開車上路會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