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明天,三類車企可以活下來
2018-02-05 14:28:00 來源:騰訊汽車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 吳迎秋

明天,哪些車企能活下來?這個問題提出已經好多年了,答案一直很模糊。不僅如此,伴隨著這個問題的提出,我們非但沒有看到哪個車企掉下去了,相反,似乎大家都活得不錯。難道“活著說”是個偽命題?

這么多的汽車生產企業(yè)和品牌構成了中國汽車產業(yè)肯定是不正常的。不算傳統(tǒng)意義上的車企有多少,僅近兩年出現(xiàn)的“新勢力”車企,保守估計也得有50家以上。所有這些“吃汽車飯”的整車廠最終都會走向優(yōu)勝劣汰,也是必然的,誰都別抱有僥幸心理。對于大多數(shù)車企,特別是中國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終有一天會面臨一次生與死的考驗。這是遲早的事。

我要說現(xiàn)在。在我看來,今天其中有的車企已經到了必須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了。過去的2017年,汽車市場已經在低速徘徊了,乘用車銷量僅增1.4%。像自主品牌前十位車企中,一半以上是負增長。今年,微增長或者不增長是權威機構給出的預測。按照這個預測,我們大致可以給 2018年市場的蛋糕做一下切割:不用說,豪華、高檔車肯定是增長的;通用、大眾、豐田以及日產品牌等總體銷量也會增長;韓系車相對于去年低谷的基礎上,今年也會增長;自主品牌中,吉利、廣汽、上汽和長安也一定會增長。這些已經看得見的增長背后,一定是其他部分的負增長。今年車市的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口,別人自然就少吃一口。這與前些年的市場完全不同,太多的增長比例,給了車企太大的想象和競爭的空間?,F(xiàn)在不一樣了,市場不增長了,空間沒了。對那些靠爆發(fā)增長的市場和空間活著的車企來說,明天如何活下去是件必須要想明白的事。

我認為,明天能生存和發(fā)展的,可能是三種類型的車企:

一是有品牌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它是與時間成正比的。做品牌不容易,品牌強,號召力就強,它的容錯率也就高。對那些沒有品牌的車企來說,問題的一個關鍵也在這,你不能有任何閃失,否則可能全軍覆沒。過去有市場,東方不亮西方亮?,F(xiàn)在不僅是市場空間沒了,而且時間也沒了。缺乏品牌力可能是很多車企倒下的最后一道坎。今天大家說吉利發(fā)展得好,不僅是它的產品做得好,更多的在于它的品牌做起來了。像領克受到市場追捧,說明消費者已經接受了自主高端品牌的形象了。廣汽傳祺宣布進軍北美市場,同樣也是為了建立國際化品牌地位。有了北美市場的銷售背書,自然也就有了更廣泛的品牌號召力。

二是有特點的。在這個問題上,過去我們的認識是有誤區(qū)的。我們總在說自己離消費者近,離市場近;總在說,我們深挖三、四線,四、五線市場,為那些市場造車;總在說,渠道下沉,提供滿意的服務等等。其實,今天看,幾乎所有的車企都下沉了。像奔馳、寶馬的店都開到三、四線城市了,各種優(yōu)惠促銷花樣百出,各類服務更加系統(tǒng)。這對于弱勢、后進入的車企來說,無論產品還是服務,都很難形成突破口。走差異化的發(fā)展道路一定被大家首先想到。關鍵是什么是差異化,對這個問題我們的認識是模糊的。我認為,差異化的關鍵就是找到特點,做出特點。最近,我在與比亞迪的領導交流時說,比亞迪一定要高舉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大旗,將自己在電池、電控、電機方面的優(yōu)勢、特點說深、說透,牢牢建立新能源汽車先行者的地位。這是比亞迪的特點。必須看到,隨著一波互聯(lián)網(wǎng)造車新勢力的介入,關于新能源、電池等,似乎人們把比亞迪忘了,將比亞迪當作了一個傳統(tǒng)車企了。這應該引起比亞迪的重視。比亞迪是一個有鮮明特點的品牌和企業(yè)。它是比亞迪生存發(fā)展的根和本。

三是有錢的。互聯(lián)網(wǎng)造車新勢力的進入,將造汽車與“燒錢”劃成了等號。我曾經說過,這是笑到最后的發(fā)展模式,也應該是土豪式的發(fā)展模式。在這里,我不對這種模式作評價。但有一點值得注意,汽車是個大投入的行業(yè),這些年幾乎每個車企都花了大量的錢搞研發(fā)、建工廠、擴產能,一旦銷售出了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降價,賠錢賣車,特別是現(xiàn)在造車資質又成為了資本追逐的對象。當這些資本與發(fā)展不好的車企融合在一起的時候,用賠本賺吆喝的方式活著,再看機會求發(fā)展的現(xiàn)象一定會有。這些有“土豪”背景的車企也能活一陣子。但是,能否笑到最后就不好說了。

好了,那些沒有以上三種“資本”的車企就得注意了?;钪€是死去,真的是個問題了。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