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心血管內科醫(yī)生而言,冠心病中鈣化病變和植入支架后期的再狹窄病變是一個讓人無比頭疼的老大難問題。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江洪教授應用準分子激光技術,成功化解這一難題。
10年前,62歲的丁爹爹因為急性心肌梗死接受了急診心臟介入治療,冠狀動脈內植入支架。這些年來情況一直不錯。然而,這兩年來,丁爹爹再次出現(xiàn)胸悶、胸痛的癥狀,寢食難安,到醫(yī)院接受冠脈造影后證實是原來植入到心臟左回旋支的支架內幾乎被堵成了“一線天”而且血管嚴重鈣化。
一般來說,對于這種血管內支架再狹窄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是支架里再套一個支架;第二種是用藥物涂層球囊局部擴張?zhí)幚怼H欢?,由于丁爹爹心臟左回旋支支架內的狹窄部位斑塊纖維化嚴重,進行球囊擴張恢復通血時,只有導絲通過了閉塞血管,1毫米大的球囊及其他器械均無法通過病變部位,微創(chuàng)介入手術無法處理,只能接受藥物保守治療。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江洪教授解釋,如果說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中的一個“刺頭”,那冠心病中鈣化病變和支架后期的再狹窄病變可以算是刺頭中的刺頭。此前,很多像丁爹爹這樣,冠心病中鈣化病變和植入支架后期的再狹窄病變的患者只能被迫接受開放式手術搭橋治療。如果支架內的再狹窄組織不能去除,也非常容易發(fā)生再次狹窄。
怎樣讓丁爹爹血管內狹窄的支架恢復通暢?這一難題困擾著江洪教授團隊,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后,準分子激光冠脈內斑塊銷蝕術(ELCA)技術方案讓江洪教授團隊眼前一亮。
ELCA是通過一根直徑1毫米左右的激光導管從手臂或大腿進入心臟冠狀動脈的病變部位,釋放激光束,銷蝕血管內部的斑塊,疏通血管,從而恢復心肌供血,能有效解決支架內再狹窄球囊無法通過病變部位的難題,是目前唯一能解決這類復雜冠心病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
在借鑒國內外成功應用ELCA的經驗之后,江洪教授帶領團隊認真學習ELCA操作流程、手術適應癥、并發(fā)癥及其預防措施,并反復評估患者的病情,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盡的手術方案,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決定采用新一代ELCA技術,再通患者血管內狹窄的支架。
9月6日上午,江洪教授親自上陣,并指揮團隊精準操作。根據(jù)病變的特點,江洪教授選擇了0.9毫米的激光銷蝕導管送至丁爹爹心臟里的病變位置,經過幾分鐘的時間,利用激光反復銷蝕后,血管腔逐漸擴大,然后使用藥物球囊持續(xù)擴張,術中造影顯示遠端血流漸漸恢復,邊支血管無影響,“一線天”變成了“通天大道”。隨后,江洪教授團隊又連續(xù)為3位類似患者解決病變問題,目前四人恢復狀況均良好。
據(jù)了解,準分子激光是一種可控能量的冷激光,它的優(yōu)勢在于,短時間、可控能量,對正常組織的損害非常小,而且穿透范圍較低。此前常用于準確切削角膜前層組織,降低屈光度以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近些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在心血管內科領域,是冠狀動脈鈣化病變和支架內再狹窄病變是最適合準分子激光處理的病變。(陳晨 通訊員 高婷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