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講得好,學生們才會喜歡我,所以我得好好練習如何講課。”13日,華中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留學生阿布正在教室里苦練漢語授課技巧,7月19日,他將和另外10名華中師范大學“洋雷鋒”志愿服務隊成員一起前往湖北恩施山區(qū)開展暑期支教活動。
“一看到支教的消息,我就報名了。”來自坦桑尼亞的阿布來華師留學已經(jīng)一年了,去年進校就加入了華師“洋雷鋒”志愿服務隊,這次暑假恩施支教更是積極參與。
阿布是華中師范大學“洋雷鋒”志愿服務隊負責人之一,他去年9月來到華師進修漢語,并申請了碩士研究生,加入“洋雷鋒”志愿服務隊后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這位熱情洋溢的小伙子告訴記者,自己很期待恩施的這次支教,希望能做得更好,所以提前準備了很多教案和資料,并努力練習用漢語教學。“支教中我將重點介紹非洲的風土人情,尤其是故鄉(xiāng)坦桑尼亞的旖旎風光和歷史文化,當然還有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的故事。”
多年前,華師尼日利亞籍碩士研究生阿達姆一次機緣巧合結識了武漢市農民工子弟學校春苗小學校長,并受邀給孩子們教英語。剛開始是阿達姆一個人去,后來陸續(xù)有更多留學生參與,被本地媒體稱為“洋雷鋒”。2012年,華師“洋雷鋒”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
留學生眼中的雷鋒,是怎樣的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是一個樂于幫助別人的人。”阿布說,他以前并不知道雷鋒,而現(xiàn)在自己被稱作“洋雷鋒”,十分開心。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華中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輔導員陳楠介紹,“洋雷鋒”志愿服務隊成立后,一個人的力量一下子變成一個集體的力量,更多的留學生參與此項活動。如今,這支“洋雷鋒”志愿服務隊已有150多個留學生成員,來自50多個國家。
這些年,“洋雷鋒”志愿服務隊成員走進武漢社區(qū)、學校、養(yǎng)老機構、地鐵站,組織義務獻血、支教、看望孤寡老人、陪護白血病兒童、參與綠色環(huán)保活動、地鐵指路、協(xié)助春運等活動數(shù)百起,在武漢三鎮(zhèn)留下不少佳話。
華中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佐斌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洋雷鋒”志愿服務隊的留學生們在細小平凡的事情中踐行雷鋒精神,在留學生教育中起到了示范作用,通過活動,留學生們體驗中國社區(qū)生活,感知中國發(fā)展脈搏,從而更加了解中國,喜歡中國,更加安定地學習生活。
來自加納的姑娘笑容今年博士畢業(yè),她是“洋雷鋒”志愿服務隊第一批“元老”成員,見證了志愿服務隊的發(fā)展和進步。笑容加入志愿服務隊6年來,多次參加獻血、支教、看望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務活動。
“我的中文名字是笑容,因為大家都說我愛笑。”笑容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告訴記者,“洋雷鋒”的經(jīng)歷讓她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更加了解中國熱愛中國,她希望畢業(yè)后繼續(xù)留在中國工作。
長江日報記者楊佳峰 實習生盧信怡